close

The Book Thief.jpg  

全書從一個多愁善感的死神來敘述他在二戰德國慕尼黑近郊的一條街上(天堂街)所看到的故事。 

因為親生父親是共產主義份子被捕, 9歲的莉賽爾在戰亂中被無力養活孩子的生母送至寄養家庭,而她的親弟弟則在途中死亡。於是莉賽爾就孤單一人在天堂街和養父母修伯曼夫婦以及鄰居,像是鄰居史坦納一家(包括最好的朋友魯迪)、市長赫曼夫婦等人開始了她的新生活。

整部小說完全與書名相呼應,不只是偷書,甚至是構成書的文字在這個故事之中都充滿了影響力。莉賽爾一開始偷的掘墓工人手冊只是為了紀念她逝去的弟弟,那個時候的她也不認識字。但是隨著她從各種管道獲得適合她看的書(大部分是小說。有一本字典,其他大部分的書則來自市長夫人的書房),她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出色,而她也更能融入當地的生活,交到朋友,在街上與鄰居小孩開始足球遊戲等等。直到德國一般平民的配給減少,再加上一名猶太人(麥克斯˙凡登堡)的來到,使得莉賽爾的生活再次起了變化,也讓她逐漸成熟了起來。像是她選擇了在猶太人囚犯在經過天堂街時去幫助她們,就是因為她與麥克斯成為朋友,互相了解。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許多時候,迫害往往來自於不瞭解,另一方面,我們也從漢斯身上看到有恩必報的人性光輝。

很多時候,我喜歡閱讀這一類在大歷史時代底下所構成的小說,因為它可以告訴我們這些後世者當時生活的環境,那比歷史課本講述的更清楚。舉例來說,我只知道納粹黨奪取政權後一直有排斥猶太的傾向,但是我所不知道的是,原來他們在二戰前就已經開始在迫害猶太人了。照書中所敘,漢斯在1937年決定妥協加入納粹黨時,猶太人已經遭受迫害好幾年了(1935年紐倫堡法通過並實施,明確禁止猶太人擁有德國公民權並與德國人通婚),只是那種大規模將猶太人抓入集中營的行為算是到戰爭開始後才敢明目張膽地去動手。

整本小說看下來,給我的感覺跟當初日本作家淺野敦子的野球少年感覺很像,就是一個物資缺乏的年代,戰敗國種種錯誤的行為造成周邊國家人民受害的同時,也把自己國家的人民一同捲進去。所不同的是,幾十年的教育下,關於德國的小說總是多少會流露出反省的意味;而相對的,日本那部份就很明顯的避重就輕,不過會許跟淺野敦子是兒童文學作家有說不定。

文中一個很有趣的是抖字手的概念,作者算是用另一種方式來描寫操縱文字是一種多麼厲害的力量,只可惜我還無法完全領悟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s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