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騎西行記
中國古代的文人非常喜歡在自己的文中寄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理念:蘇軾、辛棄疾、陸游等人是寫在他們的詩詞裡;而施耐庵、羅冠中和吳承恩等人則是寄託在自己的章回小說裡面。我無法得知作者是否為失意之人(我衷心的希望不是),但我在明騎西行記裡面除了看到作者深厚的近代史涵養以外,更看到了他嘗試從歷史中去尋找答案去抒發自己政治理念的抱負。

1492年,西方探險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從此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然而,其實早在近90年前的中國大明王朝發生靖難之變造成建文帝失蹤,成祖朱棣為了尋找這位消失的姪兒在28年內命令鄭和七次下西洋,這就開啟了屬於中國人的大航海時代。而故事,就以一位建文遺臣宋參軍的兒子奉父命下南洋保護建文帝開始,一路上經過阿丹城、麥加、耶路撒冷、威尼斯、熱那亞和巴黎等,碰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回回、猶太人以及法蘭西貴族等所衍生出一連串的故事。

閱讀歷史小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作者對當時代了解的程度,再以自己書寫的功力帶領讀者,讓讀者如同親臨那個時代,見識到當時人物、景觀以及風俗和文化的差異,能做到如此,在我看來這才是一部成功的歷史小說。於是我們在書中可以看到,對華人來說,為什麼在日本這個國家裡面還會有筑前國這種國中之國;而回教徒一天要進行五次禮拜、朝聖之前還要進行大淨小淨等儀式但是卻用手抓飯吃(限定右手,不可以用左手)。我們可以見到在十字軍之後基督徒還是可以去耶路撒冷朝聖,但是卻會被集中管理;甚至是義大利各個城邦之間如威尼斯的崛起和熱那亞的傭兵的故事,以及歷史上堪稱最為愚蠢的、無論模擬多少次都幾乎無法重演的阿金谷會戰,配上作者生動的描述,我們這些讀者們就如同真的跟隨主人翁宋慕的腳步,一起去走上當時大航海時代整個中東、近東到西歐來一場真正的冒險,也讓我這個看書看很慢的人可以在一天半的時間內速迅的把這本小說看完。

歷史小說要寫得好,以在下的愚見,作者一定要能夠利用書中人物的對話來表達他的理念以及解釋許多的疑問,這樣才有可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他們才會進而去理解這一段歷史、這其中歷史事件所產生與代表的涵義,不然就會讓讀者產生只是在看歷史課本的枯燥感,而這一部分是我覺得作者寫得最好的一部份。在寄出資料申請試讀時,編輯就要求每個人去回答十五世紀初中國的航海技術獨步全球,但為何鄭和下西洋的成果和之後西方航海大發現的成果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這個問題,而作者其實也很明確的在書中給了我們答案:明成祖下令下西洋的重點是他得位不正,為了消除後患所以必須把建文帝找出來殺了。而再加上因為天朝上國的自尊心作祟所以要在沿途中廣施錢財寶物以吸引南洋諸國來朝貢同時提供建文帝的情報,這種對國內經濟只出不進、造成巨大人力物力耗損的方式自然難以持久;相對的,歐洲人的海外探險則是要擺脫威尼斯人和阿拉伯人對香料的控制以及本身對殖民的需要,去掠奪殖民地的資源來增進本國經濟的繁榮,我曾經看過一個說法:英國能有今天繁榮的局面在於作為日不落國稱霸世界時,他們消耗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資源。在這種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從西班牙、葡萄牙開始,荷蘭以及英、法等國自然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為自己國家的歷史寫下了輝煌的一頁而中國在這方面自然難以為繼而中斷。

除了這個答案以外,我覺得書中最引起我興趣的是法蘭西元帥卜錫考對宋慕講說一番話,同時也可視為作者抒發自己的政治理念的一段話:國家大只是滿足政客和一般人民的虛榮心而已,事實上各地文化風俗都有差異,一個命令傳到地方耗時甚久而地方人士往往陽奉陰違使得命令無法貫徹;而相對的,威尼斯、熱那亞這些城邦就可以快速的時局做出反應。而威尼斯總督則和他的人民說要和平不要戰爭,這樣所有基督徒的黃金都會到我們手裡。這其實是在給台灣指點出一條明路阿,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去面現在這個詭侷多變卻又密切聯繫的國際社會。去從歷史中找到答案,這就是歷史的功用,歷史並不是一門僅供看故事而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學科而已。只是我覺得可惜的是現今台灣的人民往往因為對政治黑暗而造成的冷感結果不願意深入的探討各種政經問題或者是形成一般人閒聊時避談這類的話題。但是事實上,細細思考,我們會發現其實政治往往和經濟聯繫在一起,一個經濟落後或是不穩的國家,往往政治也動盪不安;相對的,每一個新政權上任後第一步也往往是尋求經濟的成長以維持本身政權的穩定,這其實也是在暗示我們,不但是做人,為政者的第一步也應該要是”務實”,避免做出沒有意義的政策,如同書中漢人(中國人)賤商的想法而自廢原本強勢的海洋技術而處處受制於回回,以及無所意義送錢的這種打高空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富國富民知道。

每當思及此處,往往會想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那句千古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還真是與書中情景和現時狀況有異曲同工之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s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